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管   国家信息中心主办

财经界

您的位置:首页 > 财经界杂志 > 2017年第一期 > 发改委专线 > 正文

切实提高市场主体对改革的“获得感”

121日,国家发改委举行新闻发布会,国家发改委法规司司长李亢,国家发改委政研室副主任、新闻发言人赵辰昕,国家信息中心公共技术服务部副主任杨绍亮,安徽省发改委副主任曹发义,广东省发改委副主任吴道闻,贵州省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主任张洪出席发布会,介绍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有关情况,并回答了记者提问。

赵辰昕表示,20158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国办发〔201563号)文件,即《关于整合建立统一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工作方案》,这是一部在公共资源交易市场化改革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文件。一年多来,国家发改委切实履行牵头协调指导职责,各省级人民政府认真贯彻落实63号文件部署,上下协同、合力推进,平台整合工作取得了重要的阶段性成果,一些地方也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经验和做法。

 

四方面成效和四项任务

 

李亢表示,63号文件发布一年来,各地方、各部门按照党中央、国务院部署,扎实开展相关工作,整合进展相关工作,整合进展成效主要体现为四个方面:

第一,分散的平台基本得到整合。在平台整合前,各类交易平台分散设立,重复建设,资源不共享,有些交易平台职能定位不准、运行不规范,制约了公共资源交易市场的健康发展。国务院63号文件确立了“四统一”的整合思路,即,统一制度规则、统一信息共享、统一专家资源、统一服务平台。全国各类公共资源交易市场从4103个整合为500多个,交易市场数量减少了85%,经过一年的努力,完成了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投标、国有土地使用权和矿业权出让、政府采购、国有产权交易等4大板块整合,与此同时,全国80%的省级平台还将药品集中采购纳入交易范围。

第二,信息和专家资源实现有效整合。一是打造公共资源交易全国一张网。以往,市场主体要寻找有关交易信息,要到各地区、各行业主管部门的网站上检索,现在,建成国家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并实现与全国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信息共享,打通了信用信息共享平台、投资在线监管平台、12358价格监管平台的数据通道,只需要登陆国家平台,就可以做到交易信息一网尽揽、一览无余。二是专家资源实现跨域共享。26个省(区、市)建立了统一的综合评价专家库,实现了专家资源在本行政区域内的互联共享。

第三,法治化程度不断提升。在顶层设计上,国家发改委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制定颁布了《公共资源交易平台管理暂行办法》,系统规范了平台运行、服务和管理,这是公共资源交易法治化进程中的一件大事。在地方层面,主要开展了两项工作。一是出台配套制度。18个省(区、市)以政府令或政府文件的形式印发了公共资源交易监督管理办法,加强公共资源交易市场监管,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二是开展文件清理。重点对违法设置审批事项、干预交易主体自主权、实施行业保护和地区封锁等问题进行纠正。

第四,平台服务能力显著提升。按照63号文件确立的公共服务职能定位,各地不断优化平台服务,为市场主体提供公开透明、优质高效的公共服务。同时,为了发挥试点示范带动作用,国家发改委在全国选取了安徽、湖北、宁夏、广东、贵州5个省作为平台整合的“试验田”。

李亢进一步表示,接下来,深入推进公共资源交易领域的“放管服”改革,将平台整合的改革红利转化为市场的活力和发展动力,不断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和群众满意度。明年有四项重点任务:一是为市场解绊;二是为主体减负;三是为交易提速;四是为监管助力。

一为市场解绊。一年来,各地根据63号文件要求,清理了一批地方保护、分割市场、限制公平竞争的“土政策”,但是一些地区或明或暗地仍然存在一些“潜规则”。国家发改委将督促各地回应市场主体和社会关切,聚焦“痛点”、“堵点”,深入推进公共资源交易政策文件的清理,坚决革除不合时宜的陈规旧制。保留的规则“清出来”,编制成清单,还要把编制好的清单“晒出来”,接受社会监督。未列入清单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一律不得作为行政监管依据。

二为主体减负。多地重复注册、CA证书不互认、乱收费,是市场主体对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服务反映比较突出的问题。目前,正在湖北、江西、广东、贵州、海南五省开展CA证书兼容试点工作。明年,将在目前5省试点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CA电子认证互认共享范围,力争2017年年底前实现全国范围内CA电子证书互认功能,做到“一证通用”。

三为交易提速。将结合公共资源交易特点,依托已经建立的平台电子系统,为市场主体提供更加快捷的服务,提升交易效率。一是获取信息更快捷。推动实体平台、网上平台、APP、短信、微信、自助终端、服务热线多端融合,共享信息,市场主体可以多种方式随时随地获取交易信息。二是提交交易材料更快捷。依托电子化平台,市场主体可以远程提交投标文件、证明等交易材料。三是交易活动更快捷。正在全面推进交易全程电子化。

四为监管助力。行政部门监管到位,是公平竞争市场环境的基本保障。传统人盯人的监管模式,监管能力是有限的。当前,国家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和各地平台系统都建立起来了,信息共享体系也形成了,要依托好这些电子化平台,实现立体化监管。同时,还将开展第三方评估,进行大数据监测预警。采取这些监管措施,目的就是要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为市场主体参与交易活动保驾护航,不断提升公共资源交易配置的效率和效益。

“总体来说,通过一年来的工作,国务院确立的平台整合第一阶段任务目标已经基本完成,初步形成了交易从分散到集中、规则从分立到统一、信息从分割到共享、系统从分设到联通的新局面。下一步,我们将通过深化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整合,让权力在阳光下暴晒,切实提高市场主体对改革的‘获得感’。明年工作任务还很艰巨,我们也希望能够通过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合力推进,更加有效解决问题,争取让大家觉得公共资源平台管用、好用、实用,能够起到一定的效果。”李亢说。

            

平台将提供多种便民服务

 

国家信息中心公共技术服务部副主任杨绍亮表示,国家平台从201511月份组织开展系统建设前期工作,将于近期正式上线试运行。国家平台的基本定位 ,就是要作为连接各级公共资源交易平台的中枢,同时也作为汇集发布各类公共资源交易信息的媒介。平台上线之后,将提供多种便民服务的功能。

一是集中发布各类公共资源交易信息。平台上线后将汇集并发布来自全国32个省、区、市的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投标、土地使用权和矿业权出让、国有产权交易、政府采购等四大类公共资源交易信息,未来将逐步扩大范围,实现公共资源交易领域的全覆盖。社会公众和市场主体都可以通过国家平台便捷、快速的查找所需要的信息资源,实现全国范围内公共资源交易信息的一网揽尽。

二是提供信息订阅推送服务。为了方便市场主体精准获取交易信息,降低寻找成本,国家平台将为市场主体和社会公众提供信息的订阅和推送服务。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关注的领域、关注的区域来订阅自己感兴趣的公共资源交易信息,平台定期将相关信息直接推送给用户。

三是提供数据统计分析服务。国家平台上线之后将提供基础的数据统计分析功能,方便市场主体和社会公众了解全国范围内各行业、各区域公共资源交易的总体情况,引导市场主体有序参与公共资源交易活动。

四是提供平台导航的功能。国家平台将提供各省、区、市公共资源交易平台的介绍和网址链接, 并以地图导航的方式方便用户查找。市场主体可以通过国家平台来了解、定位和跳转到任何一个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另外,市场主体也可以通过国家平台获取公共资源交易领域的信用信息、政策法规信息以及整个行业的发展动态等。

 

安徽省:采取六方面措施

 

安徽省发改委副主任曹发义表示,安徽省将平台整合工作列为2016年安徽省委全深改领导小组办公室重点督办的10件改革事项之一,纳入对各市人民政府年度目标考核指标之一,并采取六个方面举措加以落实。即一整二联三优四统五推六管。

一整,就是按要求全面完成四大板块平台整合,列入目录的各类项目已全部纳入统一平台集中公开交易,破除了体制机制藩篱,打破了部门保护和行业垄断,市场主体不再找市长、县长承揽项目,而是找平台和市场承揽项目。

二联,就是加快互联网+平台建设。基本建成全省“一网、三系统、四库、三服务”平台系统,向国家平台推送数据量稳居前列,在实现“网下无交易、网上全公开”基础上,2016年底之前全程电子化交易率平均可达60%以上,加快实现交易、服务、监管等“网上全留痕、异常有预警、责任可追溯”,同比每年可节约交易成本20%以上,每年可为市场主体节省纸质交易文件制作费用约1.4亿元。

三优,就是推行平台服务标准化。在明确平台可以做什么、不能做什么的基础上,率先出台平台服务规范,立足公共服务职能定位,从服务提供、服务保障、服务评价与改进等3个方面,细化明确了平台应该怎么做、做到什么程度、达到什么标准,推动平台为各方主体提供优质高效便捷的标准化服务,平台服务市场满意度跃升到95%以上。

四统,就是统一制度规则。对已出台的1985件有关制度进行全面清理,拟保留942件,废止577件,修订466件。将对拟保留以及新出台的制度汇编形成统一制度目录向社会公开。未列入目录的,一律不得作为行政监管的依据。

五推,就是推进信用监管。探索建立以合同授予为中心的信用管理联动机制,实现交易市场与履约现场的“两场联动”,着力构建守信激励、失信惩戒联动机制,促进监管方式从行为监管向行为与信用监管并重的转变。

六管,就是强化公共资源交易事中事后监管。一是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推进市县两级政府通过划转、授权或委托的方式,将分散在6个部门的64项、142个法条规定的有关公共资源交易环节的监管职责,赋予一个独立的监管机构集中行使,初步形成了部门决策、业主操作、平台服务、集中监管的运行机制。二是推进双随机抽查。发挥省公共资源交易监督管理联席会议机制作用,积极推进市场主体行为“双随机”抽查机制,规范事中事后监管。切实解决当前公共资源交易领域不同程度存在的检查任性和执法扰民、执法不公、执法不严等问题,提升监管效能,营造公平竞争环境。

曹发义强调,安徽省推进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服务标准化,就是试图将“标准”这一世界“通用语言”适时引入到平台提供的服务当中。在总结合肥、蚌埠等市开展国家级和省级服务标准化试点的基础上,立足平台公共服务职能定位,制定出台了平台服务规范,通过对各类公共资源交易活动共性流程的分析梳理,对平台应当如何提供服务、服务到什么程度、达到什么质量标准,提供这些服务应当具备哪些设施和条件,针对服务对象反馈的意见建议,如何不断改进服务等5个方面进行全面系统的规定,力求做到各类服务对象无论在哪个平台参与交易等活动,都能获得标准化、同质化的服务。市场主体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广东省:平台之外无交易

 

广东省发改委副主任吴道闻表示,广东提出的5+N”,这个“5”包括国家提出的四大板块,工程项目的招投标、土地使用权、矿业权出让、国有产权交易、政府采购、碳排放权交易。目前,这五个项目广东都全部按要求完成了整合任务,并与国家平台实现了实时的在线交互信息。所谓“N”,就是按照国家要求,“成熟一个、整合一个”,逐步把其他的公共资源项目纳入全省公共资源交易体系进行管理。公共资源交易管理是全新的领域、具有新的内涵,也提出了新的课题。广东省按照李克强总理提出的“平台之外无交易”的要求,做了相关的探索实践。要实现平台之外无交易,在根本上要按照前瞻务实,动态协调,开放包容的理念加强顶层设计。

第一,制度要严格。目前广东省制定了全省的公共资源交易目录,包括了工程、采购、自然资源以及产权资产、公益资源、行政资源等六大类24小类45个交易项目,纳入目录里面的项目,无论采用什么样的招标方式,都必须纳入全省统一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进行统一的监管。

第二,调整要及时。部分目前不成熟的交易项目,暂不纳入全省统一目录进行管理。待条件成熟了,在按照“成熟一个、整合一个”的原则进行适时调整,逐步纳入平台进行管理。

第三,平台要开放。比如现在已有的药品交易、排污权交易、罚没资产拍卖等交易系统,还有正在建的海沙拍卖系统、打私物品拍卖系统等正按计划接入全省平台体系进行监管。

第四,要鼓励探索。在整合过程中广东省鼓励、激励地方进行探索,比如惠州市现在已经将54项交易项目全部纳入市交易平台进行监管,凡是纳入的都要按照广东省统一的规则进行监管。

 

贵州省:实现交易大数据的汇聚

 

贵州省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主任张洪表示,贵州省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整合工作任务基本完成以后,通过打造全省公共资源交易的数据“铁笼”,来规范参与交易主体的交易行为,净化市场环境。

贵州省在推进这项工作时发现,要做交易大数据分析应用,关键要具备三个条件。第一,要有海量的交易数据;第二,要有鲜活实时的交易数据;第三,要有精确的交易数据。要具备这三个条件的前提是什么?那就是要做到所有的省市县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交易流程统一、交易规则统一、交易标准统一,只有做到了这三个标准的统一,实时的数据、海量的数据、精确的数据才能够汇入覆盖全省的公共资源交易互联互通服务平台开展深入的分析与应用。

贵州省在201512月份,就已经建成了覆盖全省统一的公共资源交易互联互通服务平台,实现了全省“一张网络覆盖、一套流程交易、一个规则主导、一库专家共享、一证全省通用”,打通了各个交易平台的数据通道,实现了交易大数据的汇聚。

贵州省作为国家明确的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围绕数据监管、数据服务和数据理政三大主题,强力推进大数据的分析运用工作,充分发挥大数据风向标、晴雨表、照妖镜的作用。

提到有关推动数字证书交叉互认的问题时,张洪表示,数字证书的交叉互认一直以来都是公共资源交易领域备受关注的痛点和难点。数字证书是市场主体参与各类公共资源电子交易进程中身份认证和交易信息保密加密的重要载体,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网络身份证”。

贵州省在实现数字证书交叉互认之前,和全国所有的公共资源交易领域一样都存在一个共同的通病,那就是数字证书服务机构在各个交易平台上为参与交易主体提供数字证书服务的同时,从各自的经济利益考虑,都互设壁垒、互不兼容互认。

为此,贵州省以这一痛点为突破口,整合了省市县三级平台的力量,通过半年的时间攻坚克难,建成并成功运行了覆盖全省的数字证书交叉互认系统,彻底打破了在贵州从事交易数字证书服务的各个企业之间的技术壁垒,实现了数字证书跨区域、跨平台、跨系统的交叉互认。通过数字证书的交叉互认,有力地倒推全省形成了一张网络覆盖、一套流程交易、一个规则主导、一库专家共享、一证全省通用的互联网+公共资源交易全覆盖、全联通、全过程、全方位、全天候服务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