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管   国家信息中心主办

财经界

您的位置:首页 > 财经界杂志 > 2016年第十二期 > 封面文章 > 正文

创新与创业不是一个口号、一场运动

2014年达沃斯论坛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首次提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2015年全国两会,“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正式提出;近期国务院出台《关于促进创业投资持续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为激发创业创新提出:加强政府引导和政策扶持、完善创业投资相关法律法规、优化创业投资市场环境等意见。

用新东方创始人兼CEO俞敏洪的话来说,就是“由于政府的大力扶持和成功企业家的资助,当前局势对青年创业家一片大好”。但是结合他的实际创业经历,他又告诫创业者“创新与创业绝不是一个口号或一场运动,艰难的创业过程避无可避。大学生对于创业不能盲目追崇,应该具有一定的能力储备。”作为北大人,在109日举行的第八届北京大学企业家论坛——中国创业者2016峰会上,俞敏洪用创业如同驾车旅行的例子深入浅出地告诉创业者在创业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并且鼓励青年创业者思考如何做到功夫在学外或者功夫在诗外。

以下为俞敏洪演讲内容:

 

创新与创业不能成为一场不分群体的运动

 

最近,在创业界传的最多的就是春雨医生的创始人张锐因为心肌梗塞去世的消息,也引发了大家对于创业压力的讨论。这件事情确实跟我们这两年鼓励年轻人创业、创业者前面有事业的拉动,后面有投资者的跟从,导致身心疲惫、非常紧张,也跟现在创业环境急功近利,恨不得一天就能成功的心态有关系。我跟很多创业者打过交道,发现大家都有身心疲惫的感觉,尤其心理上的紧张程度,已经到了创业者比较难以忍受的状态。

原先,政府鼓励创新创业的时候,我觉得这是一件好事。但是当“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口号喊出来的时候,创业变成了口号或者运动。毫无疑问,创业和创新这两件事情是伟大的。因为任何国家、任何企业或者团体离开了创业和创新这两种精神,将没有活力、没有进步、没有突破、没有颠覆,也没有成长。

当我们把创业和创新变成了一句人人都在喊口号,以至于不分人群,不分群体,把所有人都聚集到这个渠道里来的时候,就形成了很多的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资源的浪费。政府投入了大量的资源,功成名就的企业家也投入了不少时间和精力。但其实创业是有规律的,有成长有时间、空间和环境的限制。在过去两年之内,中国成立了几十万家创业公司,但是现在真的有活力、有前途的公司,只有一两千家。有些曾经几百亿美元估值的公司,现在只有原来估值的十分之一,然而事实上这个估值才是理性的估值。

第二个问题是造成了人才的浪费。如果创业的年轻人,能进一步深化自己,或者进一步让自己在人生经验、做事情的判断力和决策力上更加成熟的话,那么出来创业会更加容易成功。大家天天要学习的马云、李彦宏,以及我——俞敏洪等创业家,是中间一代的创业家。我们跟老一代的创业家如柳传志等相比要年轻十几岁,新一代的创业家跟我们相比又年轻十几岁们。50岁的创业者算是中间层靠下的创业,也是现在中国民营经济成功最主要的典型代表。现在所有真正成功的大的创业公司,基本上都是在40岁到55岁之间的这么一批人创立的。但这些人之中80%90%都是在创业以前有五六年甚至七八年的工作经验,大部分人创业也不是一次成功的。马云做的第一个公司是一个培训班,但是没有成功,所以后来才有了阿里巴巴。我只想说,创业这件事情是否成功,跟国家的政策和形势相关,也跟中国的经济形势和整个世界的经济形势相关,同时更加与个人的能力相关,其中个人的能力的储备,是非常重要的。

 

创业过程可以加快,但却避无可避

 

创业这件事情,如果以急功近利的心态,每天24小时拼命地工作,过度消耗自己身体健康的状态,不一定能成功。

过程可以加快,但是不能被越过。

任何一个创业者把一个小公司慢慢做大,做成大公司,可能会花几年甚至十几年。互联网时代来了,时间可以缩短,但是并不意味着创业者的能力可以缺失,也并不意味着可以越过创业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间,创业路径,商业敏感性,客户的忠诚度以及发现客户的能力,团队建设能力,公司结构治理能力,和世界上的经济资源,以及国内所有的资源接轨的能力,所有这些东西都可以缩短,但是绝对不可能越过。

比如我当初做新东方的时候,要跟政府接触。从居委会的老太太开始,再到街道办事处再到海淀教育局,再到海淀区政府,这个过程我用了七八年的时间,我认识了所有可能给我支持的领导们。

当今的创业者们,政府全力以赴支持大家创业,只要把自己的公司做好,公司估值超过3亿、5亿人民币,可能当地政府就会主动来找你,这中间可能只需要两年时间,政府就能关注到。与政府的良好关系,以及政府到底能为创业公司做什么,并且在合情合理合法的范围之内跟政府联合起来做好事,这些都跨不过去。

 

创业犹如开车旅行

 

今年9月底的,我到美国洛杉矶,要开一辆车从洛杉矶开到温哥华,跨越2000多公里,从洛杉矶开到温哥华,而且只有我一个人开,这辆车是我一个朋友的,他刚好想把这车开回到温哥华。

说这个例子,是因为我发现长途开车与创业差不多。第一,要有目标。我的目标是温哥华,创业也要有目标。第二,要有能力。我会开车,而且还喜欢长途开车,这就相当于创业者的能力。第三,要有时间设置。到底多长时间我能历经这2000多公里,把车开回去,于是我设定时间是三天,也想着如果有可能的话,缩短时间,两天开完,路径以及到什么地方该休息,都已经给自己设定好了,做好这些准备,开始上路。

开车就像创业一样,即使知道路径怎么走,也不是所有的事情都一帆风顺。

第一个遇到的问题是堵车。美国的高速公路一般是不堵车的,但是我刚开到洛杉矶的高速公路时就开始堵车,如同北京的四环路堵车一样。这种情况下,之间所有设定的时间概念全部被改变。因为原本的设定是开20分钟出洛杉矶,但事实上花了1小时30分钟。途经西雅图刚好路遇下午五六点的堵车高峰期。这意味着一旦碰到意外,一路上设定的该休息的时间点、加油站、以及该休息的宾馆等所有的时间全部改变。

第二个问题是心态。我盯着仪表盘的时候,每一英里开过去都觉得时间漫长,1300英里怎样才能开完?堵车的时候感觉心里非常焦躁,而且车上只有我一个人,非常孤单。但是后来,我发现,当我把注意力转向了外面的风景,转向了车里面的音乐,并且完全不去看英里数,等我再看仪表盘的时候,50英里就过去了。如同创业的道理一样,如果只关注创业的困难点的时候,创业者每天都生活在焦虑中,这样对身心的折磨程度会令人难以忍受。

张锐的去世,大家非常悲伤,都在讨论创业的压力。可是当我回想当初创业的日子,我觉得一点都不苦。每天早上六、七点起来工作,每天十点、十一点才回去,但是我内心是充满欢乐的,我人生最幸福的一段时间,不是新东方上市的时候,而是我开始做新东方的时候。那时候没有压力,第一,没有来自投资者的压力。第二,是从小事做起,压力不大。比如,来13个学生和来100个学生我同样开心。要根据客户来的多少,来配置资源。

我有这样三个原则:第一,有多少收入,就成比例支出多少,收入不多,支出少一点,如果收入多了,支出就多一点。第二,雇来的员工,必须让他们死心塌地跟我一起工作,不管是普通员工,还是老师,给的工资都比外面其他的教育机构高一倍。第三,我没有投资人的压力,从来不会设定公司要有多少估值,不必今年估值3亿、明年5亿、后年10亿,公司才能活下去。

把一件事情做大,其实心态本质上是一样的,有充分做这件事情的喜悦,慢慢抓住其中的要点,从客户到员工,到这个产品设计,到最后提供最佳服务。坚持自己的理念,做好做圆满,既有成功的喜悦,同时又在为社会提供者应该有价值的服务,这样才行。多少人会死在急功近利之中,盯着仪表盘,心里产生焦躁。

第三个问题是休息和补给。不管目标在哪里,一定要给自己充分的休息和加油的时间。每次开到500英里就会去加油,因为我不希望到最后发现车没油了,并且到下一个加油站还有15英里。所以,随时要增加你的力量,做好充分的准备。所谓准备过资本寒冬,也是这样的概念。有钱了乱花,没钱了焦头烂额。有了投资之后,创业公司迅速扩大规模,抢占市场,但是你怎么知道下一笔投资一定会及时到来呢?

出发前,我在汽车里储备了各种咖啡、巧克力、饼干、牛肉干,当我感到疲劳的时候,可以有营养补充,每开200英里,一定要进入服务区,补充一下能量。创业也是一样的,要集中注意力,能够避免很多事故。途中,发生三起事故,要么是鲁莽,要么是注意力不集中。创业也是一样的,随时随地都要集中注意力,既要把你的创业公司放到正道上,也要随时随地学会回避风险。

在美国高速公路上,超速在5英里每小时以内的时候,没有警察管。超过5英里每小时时,警察有可能会管。超过10英里每小时时,警察一定会管。所以,对于创业者来说,要保证在法律规定之内办事,把公司放在避免风险但又能抢占最高速度的档次上,这样就可以把精力放在避免其他风险上面,比如避免其他鲁莽的司机驾驶地危险车辆,这点非常重要。但如果你觉得疲劳,那就要给自己足够的休息。

然而,还有真正对创业者有教育意义的事情。

当我从美国把车开到加拿大过海关时,意外就发生了,这与创业意外是一样的。海关官员问我:“你怎么开着美国车,但你是中国护照?你朋友的身份是美国公民还是加拿大公民。”我说:“他是加拿大公民。”海关说:“但这辆车是辆新车,如果是加拿大公民必须办车辆进口手续,你才能把车开进加拿大。”我说:“我把车开进加拿大两天后,我的朋友还会把它开出加拿大,这辆车不会在加拿大长期使用。”他说:“那也不行,你必须把车开回美国去,因为我不确定这辆车是否是走私车。”言尽于此,我只好把车开回美国边境的一个加油站放好,并等朋友过几天从加拿大来取车。其实,这就像创业一样,当你把目的地设定好这就是创业目标,经历过整个创业过程,并且你自以为到达目的地了,很有可能会被别人一票否决。

这个故事其实说明了,创业就是寻着正道,寻着你的目标,充满耐心,避免风险,补充好能量,向着目标前进,时间可长可短。

 

一家早餐店的启示

 

早上,我会带着孩子去一个早餐店吃早餐,那个早餐店是需要排队的,但旁边的早餐店却没人去。为什么这家需要排队?第一,他们做的早餐非常好吃——产品到位。第二,夫妻两人对客人非常好,小店非常的干净——服务到位。第三,由于以上几点周围的人每天早上都会去这家店吃早餐——形成了聚集效应。

创业其实就是简单的一件事情,把产品弄好,把客户维护好,把渠道建好,把内在的服务建好,就一切都好。

创业不是创业,而是功夫在诗外或功夫在学外。创业成功的人,跟其长期阅读大量的读书、学习、交友、游历、成为一线员工等都有关系。现在创业者想的是创业,干的是创业,但是我认为后面的东西不少是缺失的,一定要认真想一想什么是功夫在学外或者功夫在诗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