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管   国家信息中心主办

财经界

您的位置:首页 > 财经界杂志 > 2016年第九期 > 封面文章 > 正文

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六大趋势

金融的本质是不同主体之间通过价格发现等来实现跨时空的价值交换。金融行业专家霍学文在《新金融,新生态》一书中曾用一个简洁的公司表达了金融的基本要素:金融=制度+技术+信息。其中制度是基础,技术是动力,信息是载体。创新可以在这三个层面展开:制度方面,互联网金融的跨界性和多变性在倒逼监管制度创新,甚至改变我们熟悉的金融规则,如比特币重新定义货币;技术方面,移动互联,云计算和大数据的运用在推动金融更加高效、透明、普惠和个性化;信息方面,社交方式的丰富,数据的可获得性提升,互联网带来的信息大爆炸,使得互联网征信等更好评估风险,开展金融创新服务的方式成为可能。还可在组织方面开展创新,如共享金融代表之一的互联网互助险等。

下面我们来阐述互联网金融创新发展的六大趋势。

 

普惠化

 

传统金融业偏好服务高大上的企业和高端客户。 道理很简单, 此类客户业务大,偿还能力强,属于优质客户;但对大众和绝大部分中小微企业的服务并不到位。而互联网金融能把数量庞大的中小微企业和个人通过互联网高效的聚合起来,抓住“金融长尾”,推动金融普惠化。非银行支付和余额宝就是典型的例子。

 

跨界和融合

 

互联网在渗透各个领域,也在模糊众多边界。今天许多流行的产品比如微信、P2P平台等,都是没有具体边界和形态的。非但如此,互联网也在模糊产业,如在通信领域, 腾讯、Google等互联网企业正在毫不客气地吃着三大垄断通信运营商明天的午餐。

企业的边界也在模糊,内部组织架构在以用户为中心扁平化。大数据的兴起,让技术和营销日趋紧密地结合。在金融领域,东方财富网、和讯网等过去只是单纯的媒体角色,现在却在销售金融产品。在信息极大丰富的互联网环境中,金融开始泛信息化,并通过跨界融合与产业结合得越来越紧密,不断创造出新的金融模式。

正如非银行支付公司和银行在竞合中一起成长,并极大提升了中国零售支付的服务水平, 传统金融和互联网金融之间如能秉持开放心态,发挥自身的比较优势,相互竞合,甚至融合,将引领中国的金融行业走向更加开放、高效和普惠。

 

去中心化

 

中国的企业数量7000万家,就业人口也将近8亿。围绕这些庞大的群体提供金融服务,自上而下的中心控制显然无法应对越来越庞大而个性化的需求。这个时候就要采用去中心化的方式来处理。比如易宝,在最近两年就“裂变”了不少易宝系公司,这些公司相互独立,又相互协同。各自主导创新,对风险承担第一责任,但又能彼此携手,共同为客户提供最佳服务,我们称之为“一群人的浪漫”。同理,完全自由,不代表任何主权的比特币诞生,开始打破货币发行的中心主义,颠覆了传统货币的概念。

P2P推动下的共享金融

 

在互联网金融圈,提起P2P就想到网络借贷平台。其实P2P更是一种互联网精神。比如过去人们用BT下载,下载的人越多,速度反而越快。和以服务器为中心、访问的人越多速度越慢的传统正好相反。为什么?在P2P模式中,大家都共享了自己的资源,加入的人越多,资源就越多,当然体验就越好。在出行领域,优步、滴滴、Airbnb等共享经济的兴起,也需要新的金融模式来匹配。

作为网络借贷平台的P2P,是自现代银行诞生四百年以来,金融史上首个脱媒的创新。过去人们是把钱存在银行,需要钱时去银行借贷,离不开银行这个中介。但P2P绕开了银行这个中介,通过网络实现了对资金供需方风险偏好的匹配,这是传统银行的标准化服务难以做到的。

2015P2P累计交易规模突破万亿元大关,发展极其迅速,但良莠不齐。 P2P良性发展的关键有三点:一是必须找到根。把P2P想象为成长中的一棵树,决定树未来的不是现在的枝叶有多繁茂或漂亮,而是地底下看不见的东西——树根。P2P的枝叶是网络的理财端,主要体现在网页。而根则是如何高效地发现需要融资的项目并管理好该项目的风险,这就需要P2P公司有独特的数据、商户等资源。二是用好互联网技术。互联网金融能超越传统金融的重要原因之一是互联网带来了新技术,使得发现客户能更加高效,并管理好风险。三是自律。

 

短路径和组织扁平化

 

传统金融模式的不足之一就是对于用户来说路径太长。很多传统金融机构也强调用户至上,现在的银行营业厅越来越现代阔气,还提供糖、咖啡等食品饮料,银行人员也强调服务意识,并做了很多努力,但用户对金融产品的使用路径还是非常长——需要从家里或公司到银行,需要在路上花费时间,到银行要填一堆表格,还要等候,许多业务还需要预约、需要层层审批等。

互联网产品生命力强,重点在于它的使用是短路径的。网上支付,几秒钟的时间就完成了, 操作极为简便。余额宝的使用路径很短,用自己熟悉的账户,很快地操作完成。如果还需要老百姓去理解货币基金,熟悉货币基金的一套操作流程,那就路径太长,损失太多用户了。

路径要足够短,意味着传统金融企业要对业务流程、继而对组织结构做出变革。当前,中心化的模式已经难以适应现在金融面临的挑战了,而要以用户体验为出发点再造组织,使之扁平化、去中心化,用户是真正的核心。

 

大数据和个性化

 

大数据的应用早已经展开。比如用站长分析工具分析网站,就可以清晰地看到网站每天有多少人访问,这些人都是循着什么路径来的,在网站上停留了多久,最后又是从哪里离开等。

如果更进一步做数据挖掘,还可以找到更多的机会和创新点。比如,可以通过用户注册的资料,对比他访问的页面,浏览的新闻和知识普及页面,判别这个客户可能想要找的理财产品、对风险的偏好等等。这些数据不仅可以促进销售,还可以用来协助开发产品等。

大数据使得给客户提供基于场景的个性化服务成为可能。从长远来看,在个人金融服务方面,大数据最有用武之地的是把个人征信体系做起来。有了完善的个人征信体系,互联网金融的健康发展才有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