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管   国家信息中心主办

财经界

您的位置:首页 > 财经界杂志 > 2016年第七期 > 封面文章 > 正文

中国智能制造还需再上台阶

本刊记者/武琪

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中国制造因物美价廉在全球占据了重要位置,但另一方面,全球亦从经济复苏无力中寻找新的生机,积极重塑本国制造业。除了国际形势、国内的结构性改革,以及近年的“资本寒冬”,中国企业的转型升级亟待突破,我们迫切需要借助科技的力量,在这一轮的所谓“第四次工业”革命赢得发展主动权。而如何赢得主动,近日,《财经界》记者专访了知名互联网专家、DCCI互联网研究院院长刘兴亮,请他建言献策。

 

《财经界》:由于时代的快速发展,智能制造代表着一种趋势,另一方面,谈到传统制造可能被认为是落后的、不先进的。智能制造能给传统制造业带来一些什么启示或者改变吗?

刘兴亮:首先,不能完全说传统制造就一定是落后的、不先进的。但是智能制造确实代表了一个发展的方向。比如说鞋这个常见的产业,传统制造企业和智能制造企业生产出来的鞋哪个更耐用、哪个更好看、哪个穿着更舒服?这个很难泛泛进行比较和衡量。

传统的制鞋企业,它自有优势,吸取了过往经验,可以做得更好,但那就是普通的一双鞋。而新出来的,以新的理念制造出来的鞋,可能会是未来的主流方向,因为它也足够好看、耐用、舒适。而且现在用户可能不是很关心耐用,更好看比较重要。更多地会倾向于有个性的东西。例如,这双鞋穿上,可以计算出每天走了多少路,平均速度多少,走路姿势对不对,动动脚就知道天气温度怎么样,还会提醒明天穿什么样的鞋,这应用了数据的分析。这就是智能制造和传统制造的区别,光产品本身很难说,但是代表了未来的方向,用户喜好。智能制造的产品,第一个是具有个性化,传统的鞋可能也很好看,但是如果周围人都穿这种鞋,就没什么特别的了;第二个是具有智能化,利用互联网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赋予每一个产品智能化、定制化,会很特别。

 

《财经界》:智能制造与人工智能是一个概念吗?

刘兴亮:智能制造,核心在制造,我们可以用人工智能来改造制造行业。人工智能的范围更大、更广一些,不光集中在制造这一领域。

近期,有消息称,高盛将用机器人来代替他们的初级研究员,这也属于人工智能的范畴,这是投行的行为,制造业介入的可能性比较小。一些初级的东西,可能未来真的不需要人类来干了。但是如果机器人来操作基金,那背后一定有一个特别懂基金的人来进行分析,设定一些点,当触发条件成熟时就买进卖出,这都需要人类来设定,而且这些设定可能还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实时变化。所以说,从事基础工作、重复劳动的有规则的工作将不需要人类来做。按照这样的趋势,未来的人会更加聪明。科技的进步,逼得人不会再去干傻活儿、不去动脑的事情。

《财经界》:是否意味着有些职业要被淘汰?

刘兴亮:是的,会被淘汰。但是,从事这些职业的人会转向另外一些行业,例如家政行业。但是随着机器人的研发进步,到时候可能人力成本要比机器成本还要低,会考虑到性价比的因素,人力还会回归。

机器人的学习是根据过往的经验总结形成的,比方说红楼梦出来之前,所有的文学作品都没达到那样的文学成就,那么机器人就一定无法达到红楼梦的高度。

以李世石与阿尔法狗的切磋为例,写程序的程序员,在编制阿尔法狗的程序,以及阿尔法狗与李世石之前没接触过,并且对其下棋风格不了解的情况下,阿尔法狗是没有绝对性优势的,但随着切磋的增多,机器人的学习能力又很快,因此,败了也很正常。只有人类不断地进步,才能带动机器人也不断进步。

在人类现有的智力、编程基础上,机器人是没有办法超越的,所以说在可控的范围之内。

 

《财经界》:在哪些方面,机器是无法替代人类的?在哪些领域,机器人会显得比较聪明?

刘兴亮:在感性思维方面,例如,机器永远写不出红楼梦,在一个即兴的谈话节目中,机器发挥的永远没有人类好。

至于在什么样的领域,机器人比较聪明呢?

举个例子来说,下棋。在现实生活中,下棋是具有规则、有规律可循的,而且很好判定谁胜谁负。下象棋,谁先将将谁就赢了,下围棋,谁围的子多,谁就赢了。在这样的前提条件下,机器比人要聪明。很多人问我,是不是很多职业要消失?有一次,一个机器人记者来采访我。我的体会是,只会发通稿,只会在网上七拼八凑凑一篇文章的初级、“机械”记者不需要了,但是,高级记者还是需要的。一些深度报道、分析,机器人是干不了的。

总结来说,因其失误较少、运算能力快、可存储的信息量大等因素,简单的、重复劳动的、规则比较清晰的工作,机器人具有一定的优势。但是除此之外的领域,机器人是比不了人类的。

 

《财经界》:全球来说,人工智能的发展情况是怎样的?

刘兴亮:光说人工智能的发展趋势、前沿研究,那一定是美国人做的最好,而且很多已经不是一种空想,已经应用到现实中,我们认为做的最好的,目前看来是商业化的做的最好,而商业化中,我认为是Google做的最好。Google在无人驾驶汽车,包括这次的阿尔法狗等,Google都是全球领先的,包括收购Nest公司为班底组建的团队,他们的智能化在商业领域应用得已经很好。

此外,Facebook重点分布的领域,也有人工智能,就是说在我们业界有一个说法,想要达到GoogleFacebook、亚马逊这样级别的公司,他们的主营业务真的做的很棒了,发展到垄断地位的时候,他们需要去寻找the next big thing,下一个大的机会,这些公司都已经找到了。GoogleFacebook找的就是人工智能,当然有一个原因,Google做的更加出色,亚马逊也找到了,它是big thing就是云计算,亚马逊这几年股价飞涨和它的AWS业务有很大关系。

相比来说,中国公司做的还不够好。

中国的公司更多地看重眼前利益,只顾埋头赚钱。对于人工智能,不能说不重视。他们同样重视,也做了很多,例如百度,已经算是我国人工智能方面做的最好的了,但是依然“东一榔头,西一棒槌”,搞无人驾驶汽车,也搞智能自行车、机器人,但是并没有一个真正可以拿得出手的、有名堂的东西,相比之下,腾讯和阿里就更不用说了。

 

《财经界》:可能现在还是处在扩充版图的阶段?

刘兴亮:大家都是假模假式地拉扯一个小团队,喊一嗓子,弄点小玩意儿出来,但是没有真正能够影响世界人工智能发展的东西出来。

总结来说,国外的一些大公司以科技来带动企业的发展较多,而我们更多的是靠商业模式。

第一,我们看待市场比较现实。第二,我们已经习惯了学习别人。

当我们的发展阶段离先进的、发达的事物越来越近的时候,我们就没有了可以参考的对象,面临着转型与自我创造、自我突破。

但是,目前来说,我们的很多企业,依然赚钱赚地很舒服,没有意识到创新的重要性。

 

《财经界》:那么在面临转型的时候,以互联网来带动中国制造发展的话,您觉得现实吗,能不能起到作用?

刘兴亮:现实不现实,只有这一条路。我认为制造企业带动智能制造是不现实的。一来是因为他们没有这样的思维,二来更多地可能还是国外某个先进的生产线出来,作为代工,抑或是仿制,再贴上别人的牌子去卖,重走老路。

 

《财经界》:那如何发展,我们可以转变,或者有超越现有发达国家的可能?

刘兴亮:很有可能有所超越。我们在一些系统领域做的还行,目前更多的是在一些应用层面,比方说O2O,这一方面,我们比美国人做的好,我们线下商业不够发达,因商业体系不够完善,所以O2O发展得很迅猛。

 

《财经界》:在VR,即虚拟现实方面,现在的发展阶段有点像当时的O2O,也是随着资本的涌入,发展较快,您如何看待这种迅猛发展?

刘兴亮:每个新兴领域出来都是这样,任何一个新概念,资本有投机性,追求新概念。因为在过去的多次实践证明,确实让资本获得了高速增长,当新概念出来的时候,大家都不愿意错过机会。资本行业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在每一个行业,一定要投一个前三名的公司,VR也是这样。像团购行业,从“百团大战”到胜者为王。其实O2OVR,每一个风口都是这样。但是每一个热门的一开始,资本都会涌进来,因为不知道前三名会是谁,逮住一个就投资了,慢慢地就会发现里面的泡沫和机会,最后无论是投资者还是创业者都会趋于理性。

 

《财经界》:您觉得什么样的公司可以留下来呢?

刘兴亮:留下来的一定是“爹”比较厉害的,因为背后可能有各种资源,包括资本以及其他。就跟打车软件一样,为什么最后留下来滴滴和快的,一边腾讯一边阿里,有好的背景比较容易留下来。补贴五块、补贴十块,其他都被淘汰了,这是最重要的,其他也很重要,比如商业模式要正确,团队要足够优秀,而且要有长远的发展目光,更多的还是要去创新,不断完善自己的商业模式。

热门行业竞争一定是非常激烈地,不像冷门的,可以慢慢打拼,慢慢完善自己的商业模式,热门不能慢慢的,慢就马上会被淘汰。当然如果能有什么好的创新模式,好的用户体验另说。但在中国很难,知识产权地受尊重程度还不够,国人的COPY能力也很强,所以最后只能“拼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