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管   国家信息中心主办

财经界

您的位置:首页 > 财经界杂志 > 2016年第五期 > 封面文章 > 正文

金融稳定构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本刊记者/武琪

过去30多年的改革过程中,特别是“十二五”时期,我国的金融事业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这种成就表现为国内金融体系已经基本成形,从改革之初的财政主导金融资源模式转变为银行主导的金融模式,并进一步发展到现在以银行为主的多元化金融市场模式。

在《财经界》记者采访中,中国人民大学小微金融研究中心理事会联席主席、人大老博士论坛秘书长、博士生导师贝多广表示,“除了金融衍生品市场相对发达市场国家还比较薄弱以外,其他的金融产品市场各成气候。”

此外,在国际金融领域,随着我国国力的不断增强,国际地位日益提高,人民币加入特别提款权货币篮子为人民币国际化奠定了基础。

 

 金融创新的三个维度

 

“十三五”规划提出,为实现发展目标,需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其中,“创新”被提及71,且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十三五”期间,金融领域的创新重点在哪些方面?

国家开发银行研究院副院长、金融研究发展中心副主任曹红辉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十三五”时期金融创新的重点包括三个维度:

一是顶层设计上的金融制度创新与金融市场体系建设。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是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基础”。这需要涉及政府职能、财税制度和金融体制的系统化改革。金融领域改革、创新的重点围绕在,货币政策中间目标的调整、利率和汇率的市场化改革、资本账户有序开放、人民币国际化以及建立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等方面。金融制度创新与金融市场体系建设的核心是降低制度性的交易成本,通过建设完善金融市场体系和金融宏观审慎管理制度,推动更深层次的要素市场体系构建,更好地发挥金融在市场资源配置中的作用。随着我国金融制度创新与市场体系建设的不断完善,将出现新的宏观调控工具和调控中间目标,清算、结算等金融基础设施将大幅完善,金融风险管理能力将进一步提升。随着金融混业化的不断深入,将出现一系列新的细分金融市场,金融衍生品市场也将得到跨越式的发展。随着资本市场的深度和广度的拓展,直接融资比重将大幅提升,股票和债券市场将迎来重要的发展机遇期。随着金融市场准入的逐步放开,金融业的参与主体将更加多元化,竞争也将日趋激烈。

二是金融与新技术的融合。近年来,互联网等新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大幅降低了经济生活中的交易成本和信息成本。以互联网为首的技术进步对于全要素生产效率的提升产生了巨大的作用。随着金融与互联网等新技术的融合度不断深入,金融领域自身的效率大幅提升,大幅节省金融服务成本的同时出现了像互联网金融等新的细分行业领域并蓬勃发展。“十三五”期间,金融与新技术的融合将是金融创新的一个重要领域。

三是国家重点支持领域和支持行业的金融发展与模式创新(金融与产业发展的结合)。随着经济发展理念的改变和经济结构调整的不断深入,国家重点支持领域的金融创新取得了许多突破,小微金融、民生金融等细分领域得到了较快地发展。“十三五”期间,将会有更多新的国家支持领域和支持行业的细分金融领域出现,比如,绿色金融、国防金融、科技金融等。

 

普惠金融促金融结构多元发展

 

“十三五”时期,推进普惠金融的发展,完善我国金融结构是国家的一项重要发展战略。今年1月,国务院就印发了《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2016-2020年)》。

贝多广在参与编写的《读懂十三五》一书中,写到: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金融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取得了巨大成就,甚至拥有了世界上最大的银行。但是,也应看到,整个金融结构偏向于高端、大企业、高收入人群,而对小微企业、低收入人群的覆盖还不够。发展普惠金融有利于我国金融结构的改善。

普惠金融是全球金融创新的重要方向,也是我国金融改革的重点之一。过去十多年中,金融机构不断进行市场创新,扩大客户群体、大型机构下沉、专业机构涌现,并且深入群众;并且,还进行了技术创新,利用新技术、新手段,通过互联网进行营销;此外,用新的技术进行突变式的快速发展,如网络支付、网络带宽等。

虽然普惠金融发展战略无法代替金融机构在商业上的各种探索,但是,各种有益的探索却能加快普惠金融发展战略的实现。

 

 结构调整与风险化解

 

就在《财经界》截稿期间,央行副行长、中国金融论坛理事会主席陈雨露在“中国金融论坛·2016钱塘峰会”上表示,从目标导向出发,“十三五”时期,中国金融改革要着力于建设现代金融体系。他表示,“十三五”时期,金融改革在基层探索上,应稳妥推进区域性金融改革,力求实效。下一阶段,中国推进区域金融改革试点,要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根本要求,坚持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的改革方向,牢牢守住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一是深化金融机构改革,完善治理良好、结构合理、竞争力强、充满活力和创造力的金融机构体系。

二是加强金融市场建设,健全多层次、多元化、互补型、功能齐全和富有弹性的金融市场体系。

三是健全货币政策框架,完善宏观政策体系。有效发挥货币政策在宏观调控中的作用;健全宏观审慎政策框架;优化货币政策目标体系;完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创新货币政策工具;推动货币政策框架从数量型为主向价格型为主转变。

四是建立符合现代金融特点、统筹协调、有力有效的现代金融监管框架。

五是积极稳妥推进金融创新,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稳妥推进金融业综合经营;规范发展互联网金融等新业态;大力发展普惠金融;发展完善科技金融体系;积极发展绿色金融;统筹推进区域金融创新先行先试。

六是扩大金融业双向开放,服务全方位开放新格局,完善国际经济治理体系。

七是建立更加有力、有效的国家金融安全网,切实有效防范金融风险。积极防范化解系统性风险隐患;坚决遏制区域性风险传染蔓延;整顿规范金融秩序;建立健全风险预警与处置机制;构建国家金融安全保障体系。

八是健全金融基础设施,营造良好金融生态环境。完善金融市场基础设施;统筹金融业综合统计和监管信息共享平台;加快信用体系建设;加强金融法制体系建设。

当前,影响中国金融稳定的因素明显增多,经济下行压力犹在,金融机构信用风险持续上升,互联网金融及非法集资案件频发。因此,“要加强金融监管,提高监管强度和有效性,消除监管空白与监管套利,特别是对于可能引发区域性系统性风险的因素,及时纳入宏观审慎政策管理框架妥善加以应对,切实维护金融稳定。”陈雨露坦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