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管   国家信息中心主办

财经界

您的位置:首页 > 财经界杂志 > 2016年第三期 > 封面文章 > 正文

辽宁振兴再出发:聚焦五大战略定位

十年间,经济总量翻了两翻多,在全国的位次由第8位上升至第7位。

十年间,城镇登记失业率由6.5%降至3.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7241元增加到25578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由2934元增加到10523元;180万下岗职工实现并轨,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

……

数据是最有力的证明。振兴战略实施的十年,是辽宁经济实力提升最快、社会建设成效最好、城乡面貌变化最大、人民得到实惠最多的十年,取得的一系列重大成就。

2016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也是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发力的又一个关键之年。站在新的起点上,辽宁将有怎样的规划和布局?

最具启示意义的三点经验

 

过去十年,辽宁省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但对未来发展最具有启示意义的,有以下三点:

(一)以国有企业改革为重点推进体制机制创新。辽宁省坚持把体制机制创新作为发展振兴的关键和前提,把国企改革作为体制机制创新的重点和突破口,全面完成了8000户国有中小企业产权制度改革,使50户地方大型国有企业实现了投资主体多元化。特别是通过推动企业联合重组,打造了一批销售收入超百亿元的骨干企业。沈阳铁西老工业区“东搬西建”的成功实践,是辽宁老工业基地振兴的缩影,是对改革重组的生动诠释。

(二)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调整产业结构。前十年,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快速推进,为重化工业发展创造了巨大的市场空间。辽宁省紧紧抓住这个重大历史机遇,把改革重组和技术改造有机结合起来,在推进企业改革重组的过程中同步实施技术改造,大幅提升企业技术装备水平和生产能力。可以说,改革重组和技术改造,是焕发企业生机和活力的两大法宝,是企业开拓市场的有力武器。

(三)以营造政策环境为保障先行先试若干重大举措。辽宁的振兴和发展,离不开政策的支持和保障。基本养老保险试点在辽宁率先开展,为国企改革提供了保障。实施政策性破产、支持企业分离办社会职能、剥离企业不良资产、豁免企业历史欠税,为国企改革创造了条件。处置银行不良贷款、率先在东北开展增值税转型试点、在重大生产力布局上支持辽宁,为企业实施大规模技术改造注入了动力。这些政策相互配合、协同发力,在辽宁发展振兴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新兴产业竞争优势正在形成

 

振兴战略实施十年来,在传统产业结构调整的有力带动下,辽宁新兴产业的竞争优势正在形成,发展能量正在积聚。

具体来说,辽宁新兴产业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石化下游产业。在大乙烯项目的带动下,辽宁塑料和橡胶两大产业呈高速增长态势。塑料及塑料制品产值接近2000亿元,合成橡胶产量将在3年内由目前的5万吨提高到30万吨。因此,依托大乙烯项目发展三大合成材料,并依托三大合成材料发展轻纺工业,是辽宁水到渠成的必然选择。

二是高端装备制造业。黎明航发的大型燃气轮机研制成功;沈阳新松的工业机器人闻名全国;沈阳的集成电路设备产业园是全国三大集成电路设备制造基地之一;医疗设备及仪器仪表产值超过300亿元,涌现出了沈阳东软数字医疗、欧姆龙(大连)公司、大连JMS医疗器具公司等一批有竞争实力的企业;航空航天器制造业产值超过200亿元。

三是面向轻纺工业和其他领域的重大技术装备。辽宁的装备制造业,以装备重化工业为主。近年来,面向轻纺工业的重大技术装备开始涌现。锦州的包装机械和抚顺的印刷设备初步形成集群发展态势,锦州春光包装机械有限公司居全国领先地位;沈阳蓝英的大型轮胎成套设备在全国占有相当高的市场份额;禹华环保、丹东克隆、环宇环保等一批环保设备生产企业快速发展。

 

未来五大战略定位

 

经过十年的振兴发展,辽宁省产业基础更加雄厚,基础设施更趋完善。产业集群和县域发展步入良性轨道,三大区域发展格局和产城融合发展局面初步形成。

然而,新时期,辽宁振兴的条件和环境正在发生深刻变化,面临的形势错综复杂。经济增长速度放缓,经济发展制约因素明显增加,传统产业优势正在减弱等因素都给老工业基地振兴带来困难。尤其是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不到位,市场配置资源决定性作用不强,没有构建起各类企业平等竞争和人人参与、平等发展的制度环境,仍然是辽宁省发展的主要体制障碍。

要破解这些发展障碍与难题,推动全面振兴取得新进展,显然需要在全国经济发展的大格局中审视辽宁所处的历史方位,进一步明晰辽宁未来发展的战略定位。李克强总理提出的将东北地区打造成我国新的经济支撑带的战略构想,是研究辽宁未来发展战略定位的基本依据。

从实践上看,无论是珠三角还是长三角,无论是广东深圳还是上海浦东,这些中国经济增长极都具备以下三个特点。第一,都是我国改革创新示范区,我国的一系列重大改革举措,都曾在这里先行先试;第二,都是我国对外开放先导区,都是我国对外开放时间最早、程度最高的地区;第三,都是我国经济发展引领区,都是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引擎,也都是推动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策源地。根据以往实践,结合东北和辽宁自身实际,辽宁省形成了未来发展的战略定位:

(一)将东北打造成改革创新试验区。成为中国经济支撑带,首先必须成为我国新一轮改革创新试验区。只有如此,才能在新一轮发展中走在全国前列,发挥引领、支撑和示范作用。

(二)将东北建设成面向东北亚开放先导区。改革与开放相辅相成,在某种程度上,开放是改革的动力之源。东北地处东北亚核心地带,是我国面向东北亚开放的重要枢纽。龙江和内蒙有面向俄蒙的众多口岸,辽宁沿海经济带港口众多,具备依托地理优势,构筑起面向东北亚的沿海沿边和内陆开放新格局。

(三)将东北发展成经济结构调整引领区。东北地区资源禀赋较好,产业基础雄厚,科研院所和大专院校集中,具备加快发展的良好条件。为此,必须以制度创新和政策构建为保障,不断释放改革红利、创新活力和内需潜力,通过科技创新和结构调整的持续互动,抢占转型发展制高点,塑造经济发展新动力。

(四)将东北建设成区域一体化发展示范区。从理论和实践上看,任何一个增长级或支撑带的形成,都要依托一个或若干个以特大型城市为核心的城市群。沈阳经济区和沿海经济带两大城市群,工业化和城镇化水平高、产业门类齐全、工业基础雄厚、开放水平较高,可以在东北经济支撑带中发挥核心节点的作用。

(五)将东北建设成为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支撑区。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是我国现代化的两大引擎,而东北老工业基地则是我国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的重要支撑。东北最突出的优势是装备制造业,东北地区的原材料工业,也是我国工业化和现代化必不可少的物质条件。

 

积极探寻振兴抓手与切入点

 

新时期,国际市场扩张放慢和国内投资需求下滑相互叠加,要素成本上升和瓶颈制约加剧共同作用,体制性矛盾和结构性矛盾相互交织,长期问题和短期问题相互影响。为破解这一系列发展难题,需要以改革创新为统领,以问题为导向选准切入点,以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重大事项为抓手,兼顾当前,着眼长远,提高政策措施的针对性、有效性和协同性。

(一)以扩大投资规模为切入点,以重大项目和重大工程为抓手,切实发挥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关键作用。发挥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关键作用,是缓解经济下行压力,保持经济平稳运行的当务之急。

(二)以发展混合所有制为切入点,以地方国有企业和中石油所属石化分公司为抓手,调整优化所有制结构。

(三)以建设产学研用相结合的自主创新体系为切入点,以打造大型研发实体为抓手,促进经济发展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

201310月,沈阳远大集团与沈阳市政府联合成立了沈阳远大科技创业园有限公司,原隶属于沈阳远大集团的所有研发力量整合剥离到新成立的公司中。沈阳远大科技创业园有限公司通过实施知识成果商品化、知识产权私有化、成果收益终身化等全新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形成了对人才的强烈吸引力,激发了科研人员的创业热情,在较短的时间内取得了一批重大科研成果。

实践证明,打造以大型企业为依托、以市场为导向、实行公司化运作的大型研发实体,是建设产学研用相结合的自主创新体系的关键环节。

(四)以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为切入点,以推进制造业分离发展服务业为抓手,提高服务业比重和水平。

调查显示,辽宁省70%以上的生产性服务业内置于工业企业中,在企业中居从属地位,不直接面向市场。分离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可以大幅提高生产性服务业的专业化、规模化、市场化水平,充分释放发展潜力。目前,沈鼓、沈阳机床、三一重装、北方重工、沈阳远大等一批企业,通过分离发展生产性服务业,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效率。“营改增”打通了产业增值链条,部分解决了重复征税问题,为分离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创造了条件。

但目前,工业企业分离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仍存在一些政策障碍:一是分离将增加企业纳税环节和总体税负,以及分离设立的服务业企业新增的其他税费附加,连同母体企业总体税费增加8%左右;二是商务成本增加;三是手续繁杂且收费过高;四是资质评定和行业准入难。

(五)以做强优势产业和培育新兴产业为切入点,以实施三大工程为抓手,提高产业丰厚度。

做强优势产业和培育新兴,都离不开政策的支持和引导。在高度开放的国际环境下推进工业化和现代化,对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而言,会迅速发展壮大;但对没有比较优势甚至是明显处于比较劣势的产业而言,会日益衰落甚至逐渐消亡。因此,政府对这样的产业加以扶持,是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的必然要求。

第一,实施重大技术装备国产化工程。重大技术装备制造业是东北老工业基地最大的优势,是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根基。离开了重大技术装备制造业,东北振兴的意义以及东北在全国经济发展大格局中的地位均将大打折扣。

第二,实施产业集群服务体系建设工程。一大批以园区为载体的产业集群加速崛起,是振兴战略实施十年来辽宁省产业结构调整取得的突出成就。产业集群不仅为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还培育了一批高技术特征鲜明的新兴产业,如沈阳航空产业基地和集成电路设备产业园区、丹东仪器仪表产业基地、鞍山激光产业基地、本溪生物医药产业基地等一批产业集群,现已成为辽宁省新兴产业发展的生力军。同时,产业集群也是县域经济的支柱,如法库陶瓷产业集群聚集企业200多户,年销售收入550亿元,使法库一举摘掉了贫困县的帽子。因此,发展产业集群,是壮大民营经济、发展中小企业、培育新兴产业、补齐县域经济短板的有效途径和重要抓手。

第三,实施龙头企业国际竞争力培育工程。无论是做强优势产业还是培育新兴产业,都必须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支撑、引领、示范和带动作用。

 

建议先行先试重大改革举措

 

先行先试重大改革举措,是前十年老工业基地振兴的成功经验,是打造中国经济支撑带的客观要求,也是推动全面振兴取得新进展的根本所在。因此,对于老工业基地的未来,建议国家应继续在培育要素市场、放宽准入领域、重大财税改革三个方面先行先试。

第一,培育要素市场。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首先必须要健全市场体系。从当前情况看,商品市场体系相对健全,而要素市场却处于分散分割状态,是制约资源整合的重大瓶颈。一是土地市场。我国土地市场由各级政府直接运营,不仅城乡分割,各行政区域也高度分割,要在东北试点建设城乡一体化的土地市场,并逐步研究制定跨行政区域的统一市场。二是资本市场。支持沈阳开展优化金融生态综合试点和大连国际航运金融中心建设。建设覆盖东北地区的非上市股份公司股权交易市场并逐步将其纳入国家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请国家有关部门加大支持力度,在辽宁建立一批政策性担保公司、保险公司,积极培育地方和民营金融机构。支持辽宁县级地方政府投融资机构申报发行市政项目建设债券。三是技术市场。建立东北三省统一的技术产权交易市场,实现技术成果交易市场化。同时,加大产权保护力度,研究在东北地区试点建设知识产权法院。

第二,放宽民营资本准入领域。在金融领域,开展由民间资本依法发起设立中小型银行等金融机构试点,支持有条件的工业企业开展资产证券化试点并发展租赁业务。在原油加工领域,允许民营企业加工进口原油,给予地方炼油企业原油进出口经营权和原油进口指标,支持地方炼油企业做大做强。在电源和铁路建设方面,支持民营企业独立或合作进行项目建设。

第三,试点实施重大财税改革政策。结合东北地区的特点,应在增值税、消费税、资源税和清费立税改革方面进行试点。为支持企业发展,培育和涵养税源,建议在东北地区率先开展简化和降低增值税税率的有关政策。若降低税率难以实行,可先行研究试点增加增值税抵扣项目;在消费税改革方面,建议将高耗能、高污染产品和部分高档消费品纳入消费税征收范围。将成品油消费税由全额上缴国家改为由国家和地方共享;在资源税改革方面,将原油、煤炭、金属矿原矿和非金属矿原矿的资源税由从量计征改为从价计征;在辽宁率先开展清费立税改革试点,将辽宁打造成无费区,或将必须征收的收费项目的标准、依据等在专门网站上予以公开,未公开的,一律不准征收。

老工业基地的发展,离不开国家的指导和支持。为进一步做好发展振兴工作,辽宁省还结合整体工作提出以下四点建议:一是加大对产业发展的支持力度;二是解决政策落实难的问题;三是建议由东北司牵头组织推进若干综合性强的重大专项工程;四是建议设立东北振兴专项。

                    (辽宁省发改委供稿)